宋代贡茶
发布日期:01-01 点击次数:
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时代。旧籍说茶业兴于唐,盛于宋。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,朝野“茶会”、“茶宴”、“斗茶”之风盛行。帝王嗜茶也数宋代最甚,宋徽宗赵佶更是爱茶颇深,亲自撰写了《大观茶论》。宋代贡茶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,在制造上更上一层楼,无论采摘,焙制、造型、包装、递运、进献诸方面都有明细规定,命名也十分讲究。
宋初,贡茶规模很大,五代遗存的割据政权南唐、吴越、闽均向宋廷大最贡茶。宋代焙局除保留顾渚贡茶院之外,在建州北苑又设专门采进贡茶的官焙,规模之大,役工之多,采造之繁,远远超过前代。
建州的地理环境与湖州顾渚相比,丛山深岙,云雾缭绕,纬度更低,更靠南面,气候决定茶叶质量优异,还能保证“京师三月尝新茶”。
在太平兴国初年,北苑贡烙只造龙凤团茶一种。到至道初,除龙凤茶外,又造石乳、白乳以进。庆历年间,造小龙团以进。自小团出,龙凤遂为次。元丰年间,又造密云龙,其品又高于小团之上。绍圣时,又改密云龙为瑞云翔龙。徽宗赵佶崇尚白茶,于是白茶遂为第一。北苑贡茶争奇斗异,代有新品出产;新品一出,前茶即降为凡品;以致名目愈来愈多,举不胜举。以北宋末年的北苑贡茶为例,即有40 余品目。
宋代在建州大规模设置贡焙,客现上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闽南以至我国整个南部茶叶生产的发展。另外,据记载,建州所产蜡茶已开始从海上向海外输出,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。